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 小行星防御:如何做好“地球守门员”?

发布日期:2024-07-29 09:36    点击次数:138

  对于小行星,普通大众往往会赋予其浪漫的色彩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而科学家却将其视为或将袭击地球的人类杀手。

  截至2024年,人类已经发现了34082颗近地小行星。

  这些小行星会对地球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刘长欣王诗堃

  小行星威胁

  绝大部分“撞地”小行星

  消失在大气层中

  如果把太阳系的形成,比喻为建造一座高楼大厦,太阳和八大行星就是主体结构。在大厦完工后,太阳系“工地”上还残存着一些建筑材料,就是小行星和彗星,人们将其统称为小天体。这是李明涛的科普新著《调皮的小行星》所作的比喻。李明涛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空间科学系统工程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小行星防御与利用的航天器轨道优化设计,他幽默自称为“地球守门员”。

  “2017年以来,每年都有至少一颗米级尺寸小行星进入中国上空,所幸尺寸较小,没有引发任何灾难。”李明涛提到,通常来说,米级小行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烧蚀殆尽,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根据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统计,截至2024年,已发现860个直径大于1千米的近地天体,如果把标准放宽到直径140米,则有10757个。

  从地面到太空

  对“危险分子”查户口、建档案

  防御小行星,分几步?空间碎片与近地小行星防御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龚自正给出的答案是三步:第一步,发现它、探测它、识别它;第二步,评估它、研判它;第三步,阻止它。

  “对于小行星来说,地球上只有一种人。小行星的撞击是无差别的。”电影制片人、编剧菲尔·格罗夫斯呼吁,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的共同威胁,只能全人类一起面对。

  历史上绝大多数小行星撞击事件,都是事后才被人类察觉。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的观点是:“与地震和洪水不同,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接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利用现代的天文技术,科学家能够追踪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并预测它们是否会撞击地球。”

  李明涛认为,以查户口、建档案的方式锁定这些太空中的“危险分子”,是行星防御领域的当务之急。

  周炳红对南方日报记者说,许多近地小行星体积较小,反射的阳光较弱,难以被地面或太空望远镜探测到。它们的轨道可能非常椭圆,有时非常接近太阳,使得从地球上观察时,它们隐藏在太阳光的炫光中——这都给小行星的监测带来不小的难度。

  “已经编目的近地小行星,超过98%由美国望远镜发现。”李明涛表示,“我国急需建设专用于近地小行星巡天的大口径光学望远镜。”

  不过,地基观测手段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只能够探测夜空方向。车里雅宾斯克事件的小行星就发生在白天,从太阳方向悄悄溜来,躲过了地球上所有望远镜的监视。

  可见,人类有必要摆脱地面环境的桎梏,直接在太空中布设自己的“耳目”。

  地球保卫战

  “动能撞击”vs“以石击石”

  科学家们同样在思考:如果在小行星撞击之前,就对其运行施加影响,是不是更好的选择?

  当下,在太空对近地小行星实施主动防御已成为重大课题。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设想,分别是利用长期作用力来改变小行星轨道、利用动能撞击、利用核爆炸三种。

  周炳红分析,引力牵引方法则较为温和,但需要长时间作用才能显著改变轨道。“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方案是通过航天器撞击偏转改变小行星轨道(即动能撞击),而不是直接摧毁它。”

  2022年,NASA执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小行星防御演习,使用一颗名为“DART”的卫星,在1100万公里外撞击了一颗直径160米的小行星,并改变了其相对主星的轨道。

  如果将“动能撞击”比作西方的拳击,那李明涛、周炳红等科学家2020年提出的“以石击石”,则代表中国功夫的哲学理念。

  后者属于增强型动能撞击器(EKI)的概念,该概念通过操纵空间岩石来偏转大型潜在危险小行星。周炳红表示,该方案意味着撞击体的质量可以从几吨增加到上百吨,撞击偏转效果得到数量级的提升。

  李明涛透露,“以石击石”为代表的新概念灵巧轨道偏转防御方法,目前已获得了相关项目的初步支持,正在进行深入论证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航天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尤其是载人航天任务和探月工程,为实施小行星防御任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经验。

  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院长陈琦介绍,我国已提出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一次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

  “这意味着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已经进入实操阶段。”李明涛相信正规股票杠杆平台开户,未来,中国一定可以在行星防御领域有所作为。